欢迎来到济南市历下区第一实验幼儿园!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阳光团队 > 教师随笔

快乐的户外活动

发布时间:2020-05-18  浏览次数:

清晨,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了幼儿园,走向各自的户外活动场地,伸伸胳膊,踢踢小腿,跑一跑,跳一跳,在强身健体的同时,不仅呼吸了新鲜的空气,更是享受到了大自然清晨的宁静之美。

晨检的老师有着这样的同感,每当清晨,总有一些孩子睡意朦胧、晃晃荡荡地走进幼儿园,按照以往的程序,伸出手心、手背,张开嘴巴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晨检,没精打采的样子,无形之中也向老师们传递着压抑的信息。“xx小朋友,去后操场户外活动”,老师一句简单的话顿时赋予了这位小朋友全身的能量,“啊!去后操场玩!”他立刻手足舞蹈地向后操场跑去,用更形象的话说便是顿时“活”了。他极具反差的表现,惹得所有在场的老师轰然大笑。这样的情形不是个例,在我们晨检的时候经常看到。就是在这样,孩子们在充满活力的户外活动中开始了快乐的一天。

通过教研学习和反思,认识到了我们自身户外活动的不足:

1.过多关注安全,忽视发展性。户外活动中,我们总是想把孩子们控制在自己视线范围内,孩子们只能进行规定的活动内容,操作规定的游戏材料,无形中,限制了他们的交往、运动等各种能力的发展。

2.户外活动形式单一,缺乏挑战性,活动量不足。即便幼儿园采用户外活动与区域活动轮换的方式,但每次规定活动内容与操作材料都很难满足孩子的需要,幼儿感受不到“跳一跳,摘果子”的成就感,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活动兴趣与热情,进而导致孩子的活动质量不高,缺乏挑战性,锻炼的实效不佳。

3.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缺少自由和挑战性。户外活动与体育活动、早操活动相互补充,可以弥补集体活动的不足,它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、爱好、能力水平,给幼儿更多自由的机会。但在实践中,我发现,幼儿的自由依然有限,教师对活动的控制还是多了一些。如规定好了活动区域、游戏材料、活动内容,导致孩子们选择空间特别小。

对此,我想尝试着这样改进,争取点点滴滴的改变,让户外活动规范起来。

1.放手孩子。《3~6岁幼儿发展指南》中指出,“要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,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。”也就是说,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运动能力是在自主交往、自主探索、自由实践的过程中建立和提高的,而不是来自于成人的保护。所以,我们要敢于放手,在关注安全的同时,关注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,支持孩子、等待孩子、相信孩子,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挑战,更是对我们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。让广阔的活动环境给孩子提供更多自由表现的机会,没有成人过多干预,让孩子能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游戏。

2.活动安排科学合理。小班幼儿易疲劳,注意力易转移。针对这一特点,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安排多个游戏,每个游戏的时间为6-7分钟。如“赶小猪”和“过小河”放在一起,“小乌龟运粮食”和“猫和老鼠”串在一起。提前准备多组户外活动游戏材料,供幼儿自由选择。这样的安排保持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。

3.每天保证的户外活动内容多样性的同时,注意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连续性,让幼儿的体能与技巧在螺旋中上升。如在跳跃练习中,可以利用《小青蛙跳跳跳》、《小袋鼠找妈妈》、《小蚱蜢学跳高》等游戏,使一段时间内每天的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,又要在已有的能力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,幼儿的跳跃技能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,户外活动的锻炼实效性增强。

“让孩子自由,让他们合理的玩,让他们在雨中奔跑,当他们发现玩水滩时,让他们光着脚在充满露水,湿润的草地上跑跳,让他们在绿荫下静静地打盹休息。当清晨的阳光唤醒他们让他们叫喊,让他们欢笑,让他们叫醒有昼夜之分的其他生物。”

 


返回